蓝凌是国内生态OA引领者、数智化办公专家及知识管理领军品牌,是智慧办公践行和推动者。21年深耕OA领域,坚持为传统企业办公赋能创新,成功服务数千家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引领大数据及AI时代下的智慧办公新方式。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在加快银行业的生态重塑,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如何理解银行数字化转型?银行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落地?本文梳理了银行界8位大咖的观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什么是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徐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解构与重塑经营管理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用新技术对传统银行经营管理进行解构与重塑。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等解构,再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对其进行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业务、流程等的要素没有减少,发生变化的只是结构、方式和方法。
▍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王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响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我们认识到,数字经济正在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按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7.85个百分点。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数字金融服务于数字经济,商业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数字经济对产品和服务模式的新要求,如普惠金融、开放银行、疫情期间的无接触式服务等,都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渠道、业务、产品的“线上化+移动化”是数字化的首要基础
许多银行把数字化简单定义为线上化,而线上化实际仅是数字化转型中一个组成部分。从信息技术发展历史来看,其实已从线上化演进为移动化。渠道、业务、产品的“线上化+移动化”是数字化的首要基础。
其次是智能化,传统的线下物理网点的智能化改造,不能只是用机器替代人,而是更应该着眼于平台智能化转型,嫁接生活场景和社交产品,利用高频的生活场景、社交场景赋能传统物理网点转型升级,有效引流获取客户。
▍杭州银行副行长李炯:数字化转型首先应是文化重塑
文化包含了理念、组织架构、生产管理流程、绩效政策等。重塑企业文化的难度远远大于完成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企业文化的变革不是科技部门所能推动的,是企业高层推动才能完成的,而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
二、银行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银行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
后疫情时代,中国银行业要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积蓄经营动能:
● 一要增强客户需求变化洞察,创新产品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服务体验与产品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 二要建立数据开放平台,拓展应用场景。要通过API数据接口的开放,使金融服务深入生产经营、生活缴费等场景,实现“无感化”获客、留客。
● 三要重构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能。在全球银行业盈利下滑的背景下,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成为银行业的重要策略选择。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高级专家谭路远: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行从战略高度形成共识,在顶层规划、体制机制、技术及业务创新、生态重塑等多方面改革优化,全面统筹推动。
具体来看,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突出顶层设计,以战略规划引领数字化转型;深化机制变革,以管理改革驱动数字化转型;坚持创新引领,以技术革新赋能数字化转型;强化开放融合,以生态构建重塑数字化转型。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着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经营环境更加严峻,必须认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主动把握时代变迁的脉搏,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着力提升四方面的能力。
一要提升数字思维能力。提升数字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深入了解、认知、分析、服务数字化社会,真正构筑“数字孪生”社会下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助力数字化转型。
二要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商业银行沉淀了海量客户信息和经营数据,同时能够连接巨量外部公共数据资源。拥有数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数据充分“聚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能使数据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
三要提升场景运营能力。“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场景。要善于发现场景。努力探寻客流充足、可建立智能连接、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金融非金融服务融为一体、可形成数据闭环和价值转化的高价值生态场景。
四要提升敏捷响应能力。现代科技高效联通多元生态,人、组织、要素之间的互联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密度更大。商业银行必须推动敏捷协同发展,内部实现组织流程再造,外部快速洞察并响应客户多元化需求。
▍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刘波:不同的机构应该有不同的转型路径
大行有能力、有储备、有客户、有规模化经济,其全面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需要内部驱动,需要对自身固有的展业模式做调整。由于存量巨大,行内如何统筹规划是主要难题,至于转型所需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反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但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缺乏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情况下,如果直接进行全面数字化转型,有可能会出现新业务发展不起来,老业务又因为资源投入不足而发生停滞或倒退的情况,就会伤了元气。所以,中小银行的转型更多要靠合作来实现。不管是系统建设、数据治理,还是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又或者是数据分析、模型搭建等,市场上都有技术领先的机构。而中小银行要做的就是开放一点,更多地与这些机构合作,不断地提高和补足自身的短板。
三、蓝凌银行智慧办公解决方案,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如众银行大咖所言,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借力数字化技术重塑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构建数字化办公平台,助推机构管理升级,亦受到众银行机构的重视。
作为数字化工作专业服务商,蓝凌结合数字化管理趋势及20年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以及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洛阳银行、广东农信社、福建农信社等众多知名银行的成功合作实践,从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知识管理、系统集成、安全管控以及国产化适配等关键需求出发,推出银行机构智慧办公解决方案,助力银行机构提效综合管理,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落地。
▲蓝凌银行智慧办公解决方案框架
蓝凌OA已获得多个国产化软件厂商的兼容认证,平台适配国产主流的基础软硬件,覆盖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浏览器、流版软件、身份认证、电子签章、安全网关、VPN设备等,具备各种组合国产环境调优能力,助力银行构建符合信创体系要求的智慧办公平台。
▲蓝凌OA全面适配国产化软硬件
1. 构建信息门户、公文管理等应用,建设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以及公文管理、新闻管理等模块,全方位助力银行各项重要信息的上传下达。
● 信息门户:打造统一的银行信息门户,将重要通知、制度、新闻等汇集于一个页面中,方便银行全员快速获取信息。
● 公文管理:蓝凌公文管理平台支持国产化流式文件(WPS等)、版式文件(数科OFD等)、电子签章(国密CA支持)。平台支持拟稿、核稿、审稿、签发、编号、排版、打印、分发、归档等在线操作,结合移动审批,全面支撑银行机构公文的高效传达,促进机构内协作高效开展。
2. 搭建流程管理、合同管理等应用,保障业务高效合规运营
银行业务量巨大,且经营分散,各项业务相关管理流程以及人事、财务、行政等各类流程众多且环节复杂。
● 流程管理:蓝凌可为银行机构提供从流程梳理、规划到E化落地的全流程服务。通过构建流程管理平台,银行机构可实现所有业务、人事、财务、行政等相关流程在线申请、审批,提效流程流转,促进业务高效发展。蓝凌流程管理平台还可以与银行内部各项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将业务审批流统一集成到OA中进行。
● 合同管理:银行机构业务发展迅速,相关的合同数量及复杂程度亦急剧上升。蓝凌基于信创体系的合同管理,支持OCR识别、支持国产化电子签章等,提供从合同起草、合同审批到合同执行、归档、统计等全生命周期的功能与服务,助力银行机构“降本、增效、合规”。
3. 打造移动办公、会议管理等平台,提效跨组织跨部门协同
银行下辖部门、分支机构众多,经常面临总行与分支行,分支行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不畅等难题。
● 移动办公:蓝凌移动办公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囊括即时通讯、消息沟通、流程发起、流程审批、文档查阅等多项功能,平台集成个人所有相关的待办、待阅、已办事宜,可满足员工日常办公的移动化需求。
● 会议管理:银行日常运营中涉及的大小会议众多,通过构建会议管理平台,可实现会议日历查询、会议安排、会议纪要、会议执行情况监督、会议统计等全周期在线管理,提升银行办会效率,加强会议任务落实,赋能业务高效发展。蓝凌会议管理平台可无缝对接MAXHUB、无纸化设备、各类视频会议系统等,助力银行机构实现异地远程会议召开等事项。
4. 建设知识管理平台,加强知识资产沉淀与复用
蓝凌可为银行机构提供包括咨询规划到平台落地的一系列服务,助力银行机构梳理统一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搜索、知识问答等应用,助力银行实现知识沉淀、共享、查找、复用、创新全周期管理,提效知识共享、查找,为业务发展、员工成长赋能。
5. 集成多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单点登录
银行内部各类业务系统众多,系统账号多,且来回登录切换极其不便。蓝凌OA通过集成整合柜面系统、网银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银行常用业务系统,统一消息、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等,用户通过OA即可单点登录其他系统,其他业务系统的重要事项亦可通过OA待办待阅等功能推送给用户,解决了系统多、入口多、登录烦的问题,大幅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