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凌是国内生态OA引领者、数智化办公专家及知识管理领军品牌,是智慧办公践行和推动者。21年深耕OA领域,坚持为传统企业办公赋能创新,成功服务数千家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引领大数据及AI时代下的智慧办公新方式。
作为权威、专业的知识创新实践交流平台,MIKE(最具创新力知识型组织)大奖挖掘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型企业。作为China MIKE大奖联合主办方之一,蓝凌推出“MIKE大奖案例巡礼”活动,将通过名企访谈、《知识管理专刊》编撰等形式,分享标杆企业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实践经验。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777.SH,SUPCON.SW)成立于1999年(前身创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作为国内领先的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秉承“让工业更智能,让生活更轻松”的愿景&使命,聚焦流程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形成了从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到仪器仪表、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专业服务等覆盖流程工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体系,连续多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示范企业。
作为一家“知识原生企业”,中控技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建公司级知识管理平台(KMS),推动“知识沉淀化、知识共享化、知识应用化、知识赋能化”,并结合AI算法等前沿技术,挖掘隐性知识,促进知识显性化、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及作战能力。
凭借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创新举措与成果,中控技术荣获2023 China MIKE卓越大奖、最佳技术创新奖,并将被推荐角逐全球MIKE大奖。“MIKE奖案例巡礼”活动有幸邀请到中控技术数据资产管理部副总裁兼知识管理负责人毛俊杰分享中控技术在知识管理、创新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
从战略到生态
全面构建创新型组织
自成立以来,中控技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从未停下过创新的步伐,时刻关注前沿技术,不断探寻新的突破,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凭借强有力的战略管理、多方沟通和生态建设,中控技术正构建创新型组织。
① 通过DSTE全流程管理公司战略
中控技术秉承着“让工业更智能,让生活更轻松”的愿景&使命,构建了“135客户价值创新模式”,以5T技术为支撑,着力打造新一代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OMC)、“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PP”技术架构及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三大产品技术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品/解决方案体系及“5S店+S2B平台”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全方位、全周期地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公司建立了从战略制定到执行完整的DSTE流程,具体包含:基于上一年度的战略目标的复盘,公司各业务线、产品线和战略规划部开展市场洞察工作,找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识别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多种方案;执行层面,由战略规划部、运营管理部等部门牵头,按月度、季度、半年度为时间单位,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输出评估报告、战略调整建议,及时推进立项及跟踪。
② 多方位维护公司和股东、客户间关系
自2020年上市以来,中控技术高度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组织大型交流会议数十场,接待机构逾千家,获机构、研报点评数百篇。业绩说明会是中控技术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中控技术通过打造高质量业绩说明会,将中控的业务发展情况及未来的战略规划传达给投资者,并不断探索和投资者沟通交流的好做法,积极通过行业大会、产品发布会等多形式,阐释公司发展战略、展现公司新成果新动态。近日,中控技术信息披露获上交所最高等级A级评价。
③ 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生态品牌
从传统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到现在工业互联网品牌,中控技术一直注重生态品牌建设,及生态品牌共建的管理体系打造。为加强供应商的合作,中控技术每年召开供应商大会促进沟通交流,也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公司通过“5S店+S2B平台”一站式工业服务新模式向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快捷、专业、极致的服务,建立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高效互联、生态联合、多元协作,推动了供应商管理体系和线上工业品的管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双赢。
多重保障
赋予知识工作者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中控技术对内非常注重人才管理和体系化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学习、文化三个层面,助力公司知识工作者不断提升创新效能。
① 制度保障
截至2023年6月,中控技术总人数超6500人,高技术人才占7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2000+。公司通过新员工的导师制度、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制度,建立了完整的知识工作者制度创新保障。
② 学习保障
自建中控学院及体系化的培训班,打造学习型组织;举办多样化培训班,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高研班,针对子公司总经理的总经理班,针对年轻管理干部的青训班,针对高潜人才的STEM+班等。
③文化保障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组织的创新文化,包括:定期组织总裁见面会(新员工、国际化、工业软件、数字化等专场),搭建公司战略布局与落地之间的桥梁;每年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内外部创业团队竞相角逐,已有多个项目吸引风投孵化落地。除了特定的活动,在员工日常工作中及园区场所,公司也非常注重文化墙、多媒体等无形之间的文化传播,让每位中控员工受到其深刻的熏陶。
知识持续创造价值
探索AI+知识应用
中控技术作为一家坚持自主创新的知识型企业,具有典型的“知识原生”特征。截至2023年6月底,中控技术科研人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34.55%,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达11.16%,累计获得专利556个,软件著作权616个,曾获得多次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技奖项,并参与制定多项国际和国家标准。早在20年前,中控技术就自主开发各类信息化软件,包括ERP、BPM等,对于专业的知识管理平台,选择了与蓝凌一起合作。
KMS自2022年底上线以来,已形成七大知识仓库、三大知识门户,统筹管理和运营超过7700份知识和940个课程,超过94%的中控员工登录过KMS,工作日登录次数超三千次,登录人数超千人,平均每个用户共登录过平台39次,完成学习人次超66000次,KMS已经成为中控全体员工知识学习、经验分享和价值创新的一站式平台。
关于如何持续创造价值,中控技术聚焦三个方面:
① 创新技术研究
公司于两年多以前成立创新研究院,主要聚焦于工业领域前沿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研究转化,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公司未来发展探寻方向。
② 5T技术
助力中控技术实现全球市场领先的第三成长曲线,能够有效破解工厂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中单项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支撑流程工业在转型升级中的重大行业需求。
③ 基于知识的AI探索
基于KMS及各信息系统内的知识沉淀,通过AI积极探索新的应用,运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已陆续开发上线“中控百科”“中控智搜”“中控智问”等内部知识创新应用,帮助员工更高效、更精准地使用知识、挖掘价值。
【精彩对话】
KM专刊:中控技术如何多形式培养组织创新文化?
毛俊杰:中控鼓励一切形式的创新。中控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员工的创新想法,设置了多样的收集渠道和完整的线上反馈流程。对于创造价值、贡献突出的个人与团队,中控技术每年开展评优表彰,设立先进团队奖、战略突破奖等奖项,用来激励和鼓励团队合作和知识创造。
公司每年还积极举办各种公司级热点活动,宣传创新文化,比如:和社会各界力量合作每年举行的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和投资支持脱颖而出的项目;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辩论赛,让员工们深刻参加并且常常能获得一些建设性的观点;定期举办不同专题的总裁见面会,员工们和总裁面对面交流,明晰公司战略以及相应的期望和要求,激励员工与公司一起变化与成长。
KM专刊:中控技术赋能知识工作者的学习如何开展?
毛俊杰:中控技术高度重视客户需求和体验,我们通过关注员工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力提升,建立企业大学负责人才培训与发展。构建多元、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源与平台,提供入职培训、专业培训和领导力发展项目等,为员工各阶段成长提供全方位的赋能支持。
我们成立工程技术、营销、研发技术和供应链分院,全面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学习效率,通过KMS学习地图提升专业能力,利用机制牵引实现教学相长,并通过多层次培养项目实现精准赋能。
此外,中控技术还开展产品和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助力产学研升级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据统计,每年接受培训的内外部人数超过万人。
KM专刊:在当前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掘知识价值?
毛俊杰:知识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运用,才能实现最大赋能,中控技术关注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知识管理平台,推动常态化的知识运营和价值挖掘。
此外,通过AI算法等前沿技术应用,挖掘隐性知识,促进知识显性化、价值化,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查到想查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及作战能力。比如,我们目前正在开发一个“AI标书机器人”的应用,帮助用户快速识别标书需要的材料,提高标书的质量和制作效率。
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数据和知识将是企业未来的重要资产。中控技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断探索新技术与知识管理的有效结合。未来,中控技术将更多利用先进数字技术驱动知识管理,推动知识管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效结合,继续通过知识的管理创新,让中控人不断受到知识管理和创新文化的熏陶,为社会与客户创造更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