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凌是国内生态OA引领者、数智化办公专家及知识管理领军品牌,是智慧办公践行和推动者。21年深耕OA领域,坚持为传统企业办公赋能创新,成功服务数千家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引领大数据及AI时代下的智慧办公新方式。
调研对象情况:二甲医院、三甲地方医院、三甲军队医院以及区卫计委
医疗IT投入资金来源:三级医院通常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医疗IT投入资金绝大部分为自筹;二级医院部分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部分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通常需自筹资金,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采取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其支出为财政资金。一级及以下医院全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医疗IT费用全为财政资金。
医疗IT项目采购流程:无论哪级医院,都需要上报主管卫计委(上海三级医院是上报申康),如果是自筹资金或自筹资金占比较大的项目,仅需上级卫计委审批,并且通常会审批通过,然后走采购流程。如果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各医院把医疗IT预算上报卫计委,卫计委上报市委,市委预算管理部门组织科委、财政和发改委三部委按照财政情况和需求情况进行审批,若通过则开始立项。卫计委拿到医疗IT预算,会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若项目金额超100万,需要医院上交可行性研究报告,若超200万,需上报发改委,通过后才会走采购流程。
区卫计委信息化投入总规模:上海区卫计委平均年投入4000-5000万元,部分区域某些年份会过亿元。通常每年规模会有增长,增速约为10%。
每年医疗IT总预算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软硬件运维、常规性软件升级换代和新建系统。软硬件运维费用是软硬件达到质保期后,需每年购买运维服务,约占合同金额10%-15%。常规性软硬件更新为医院日常运维中试用的软硬件更新换代,比如电脑和打印机更新、电子病历升级等。新建系统主要是指新建的医疗IT系统,比如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从逐年平均投入来看,三者约各占1/3。
医疗IT预算金额以及医疗IT占比:收入20亿左右的医院的医疗IT投入占比约为2000多万,40亿左右的医院在4000-5000万。医疗IT占比平均约为1.5%,有些医院在1.2%左右,有些医院高达1.8%,甚至高达2%。曾经卫计委将医疗IT投入3%作为考核指标,但现在不严格按照此比例考核。
未来2-3年医院主要新建项目: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新型电子病历系统以及临床大数据系统。
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构成:首先是总线ESB,解决接口问题,然后在ESB下面挂CDR(临床数据中心),ESB和CDR这是平台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但通常会基于CDR开发应用,比如临床科研大数据、领导驾驶舱等。1000万的平台项目,ESB大约为100-200万,CDR为200-300万,其余的费用是做应用,没有应用的话建平台没有意义。
对医疗IT供应商的选择:卫计委以及大医院的医疗IT项目建设不太愿意跟小公司合作,小公司有经营风险,经营失败以后医院的将无法维护合法权益。项目建设失败或后续无法运维,对医院来说影响较大。但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医院会采取跟地方IT集成厂商合作,即使他们没有医疗IT项目建设能力,也会总包给它们,然后让它们找大企业合作。一旦出现问题,医院直接找当地IT集成厂商,医院认为当地厂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政策变化趋势:前两年国内电子病历评级暂停了,现在又开始启动了,相传今年底会出来新的评级。医院和区域互联互通的评级现在开始步入全面推进期,现在二三级医院和区卫计委纷纷参加互联互通评级。
医院参与电子病历评级和互联互通评级的意义:首先是荣誉,是对我们信息化建设的肯定;其次,信息化建设是其他评级的内容,比如医院等级评级,有了信息化评级我们参与其他评级会更方便;另外,医院体制还是以评促建,我们通过评级去发展自己的内在问题,提升我们自身整体水平。
医联体系统建设情况:医联体有些是由政府主导、有些由医院主导,大部分还是以政府主导,因此医联体系统主要看区卫计委的投入。医联体目前主要解决双向转诊,预约,检查方面的问题,落地到信息化的还比较少。但现在区卫计委在建设区域影像中心、区域病理中心等。
医院升级(比如从二级医院升到三级医院)是否有硬性的信息化投入:从相应条款没有具体标准,关于具体信息化建设内容都比较简单,比如要求上电子病历系统。但信息化的建设会分解到其他项目里,比如要达到某个标准,肯定要上相关信息系统的。
处方外流进展:理想情况下的处方外流目前还没有开展,现在是做处方延伸。患者签约之后,只要二级和三级医院有开处方,他可以去社区医院拿药,如果社区没有相关处方药,上药或国药可以配送到家。
医院上传的医保数据的颗粒度:医保数据的颗粒度很粗,主要就是门诊和住院的收费明细,CIS系统数据基本不上传。但病历数据我们会上传卫计委。
医院接商保快(直)赔平台情况: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这一块,微医、平安、万达信息等都在做。平台可以实现病历数据直接上传,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传统模式下,患者把出院明细、出院小结等资料快递给保险理赔点,然后保险公司派一个审核员来医院查看病历,每调阅一次会给医院病案室20-50元,核实之后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理赔周期约两周。上平台后,理赔员不必来医院,数据上传后可直接审核,提高效率。但通过平台去调取数据的不多,某三甲医院几天就1个病人数据上平台。
医院信息科地位提升与否:地位上去了,但对重要程度没有共识。有些医院上升比较大,有些上升一般,但整体是上去了。地位上升的表现在于开大会发言顺序的提升。
小结:
医疗IT行业空间稳步增加,信息部门的地位得以提高。医疗信息化下游主要为公立医疗机构和卫计委等政府机关。公立医疗机构和卫计委的费用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制进行,每年底制定第二年预算,待第二年两会后,项目审批完便开始招投标工作。目前政府财政收入以及医疗机构收入都稳步增长,因此总支出也在稳步增加。因此,处于部门利益考虑以及领导对全局的兼顾,医疗IT预算同样会稳步增长,至少维持相对稳定。通常情况下,公立医疗机构和卫计委的医疗IT预算增速约为10%。现阶段国家对智慧政务、智慧医院等理念大力推进,信息部门作为主要的建设部门将获得更多的重视度,信息部门的地位得以提升,相关的资源配备也会随之增加。总体而言,国内医疗IT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医疗IT行业增量来源:发达区域三级医院上新产品,发达地区二级及以下医院以及中西部医院进行信息化成熟度完善。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三级医院侧重于新产品的建设,比如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临床大数据系统等。新产品金额均达千万量级,市场需求较为旺盛。而发达区域的二级及以下医院由于原本信息系统较为简单,现在因为医院等级升级需求(比如从二级医院升三级医院)或者在分级诊疗情况下提高诊疗水平的需求,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成熟度完善。并且中西部医院目前同样面临信息系统成熟度需要逐步完善的情况。
国内医疗信息化评级热度再起,医疗信息化建设有望加速。目前现行的有关医疗IT的评测包括电子病历评级、医院和区域卫生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级。国内电子病历等级评级在暂停2年左右已经重启,医院和区域卫生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级目前开始全面推广。国内医疗信息化评级热度再起,“以评促建”将加速医疗机构和卫计委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评级的影响期限将达5年以上,高边际影响期会在未来2-3年。单从互联互通评级来看,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经参与互联互通评级的医院数量仅为90家,但需要参与评级的二三级医院总数近万家,占比不到1%。目前正处互联互通评级全面推广的起点,未来2-3年会加速发展,考虑到部分医院不参评,预计测评的影响期至少5年以上。
处方外流、商保直快赔平台等新模式稳步推进,有望转变医疗IT公司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处方外流、处方延伸等模式已经开始试点,商保直(快)赔平台也开始加速在医院落地。在新形势下,医疗IT厂商搭建的区域处方外流平台或商保直(快)赔平台也在加速推进。以商保直(快)赔平台为例,每次数据调阅,保险公司需支付平台方20元左右服务费。随着平台的广泛使用以及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新业务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